Faculty of Scien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 如何獲得諾貝爾獎

如何獲得諾貝爾獎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致力向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年人推廣科學。 除了科學普及講座之外,我們的團隊還會以社會的熱門科學課題進行講座。每年,我們均會就該年度頒發的諾貝爾化學獎、物理學獎及生理學或醫學獎舉辦「如何獲得諾貝爾獎」這個特別講座。 目的在於介紹世界級科學研究背後的概念,希望啟發高中生及公眾對科學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投身科學的領域。

今年,「科學普及特別講座:如何獲得諾貝爾獎」將於2023年12月8日 (星期五) 舉行。 

Poster 2023Poster 2023 2

 

日期: 2023年12月8日 (星期五)
時間: 下午四時至下午六時三十分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7號演講廳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報名及
截止日期:

register ch

2023年12月7日 (星期四)

查詢: 3943 1387 / cpse@cuhk.edu.hk 

 

講座題目:

第一場  

改變了你和我的U 和 I
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背後的科學

管進 博士 (生命科學學院)
英語主講

假尿苷 (Ψ) 是尿苷的異構體,是人體大部分messenger RNA (mRNA) 的重要成分。在本次講座中,我們將討論 Katalin Karikó 博士和 Drew Weissman 博士關於Ψ在人類免疫系統中的作用的一些突破性發現。他們的發現令高效率的 COVID-19 mRNA 疫苗得以成功開發,並為我們未來對抗其他疾病開闢了新途徑。

第二場

如何利用超強激光產生世上最短的紫外光脈衝
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背後的科學

賴裕衡 博士 (物理系)
廣東話主講

三位物理學家因他們在產生阿秒光脈衝的實驗方法方面的開創性工作而獲得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 Anne L’Huillier和她的同事在1980年代後期發現當惰性氣體原子受到強烈雷射脈衝的照射下可以發射許多高階諧波。利用這種現象,Pierre Agostini和Ferenc Krausz的研究小組在2000年代初各自實現了不同的方法來產生和測量僅持續幾百阿秒(1阿秒=10-18秒)的超短紫外線脈衝。阿秒脈衝成為研究物質內的超快速過程的嶄新工具,使得以前無法實現的觀測成為可能。本講座將提供阿秒脈衝的科學原理及其應用的簡介。

第三場

諾貝爾獎的小巨人 ⸺ 量子點
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背後的科學

謝應龍 教授 (化學系)
廣東話主講

在這次演講中,我們將走進量子點的納米世界,這些“迷你巨人”在科學和工程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並且最近得到了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認可。儘管量子點的尺寸極小,它們卻具有巨大的潛力 ⸺ 其獨特的性質賦予了量子點從醫學到科技的各種領域的突破性應用的可能。我們將探討這些微小動力之源的發現及其背後的科學,並討論它們當前的應用和未來的前景,探究這些微小粒子為何產生了如此重要的影響。本次演講旨在揭示量子點的神秘面紗,闡明它們在現代科學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無論您是科學迷或只是饒有興趣,都歡迎您加入我們,一起探索這些引人注目的粒子的世界。